现在很多人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,不如能干啥干啥,不如早出来学点啥!
甚至某些官员也这么想!
我想说:只有愚蠢才是不可原谅!
我们近30多年来工业的崛起都是靠手艺靠技术吗?
我们靠的是廉价的人口红利和巨量的大学毕业生!
毫不客气的说,我们的产险上一个组长可能都是大专,一个线长都可能是个本科。
正是有这些人才造就了中国工厂的高效运转。
他们无论是从技术,工艺还是见识和知识以及情绪稳定和情商方向,都要比普通没有上过大学的孩子强的多。
大学是一种教育,一种眼界和交际与人生融合的环境,也是一种全新看待世界的方式。
无论意识,见解,为人处事都会与同龄未上过学的孩子有差异。
任何发达国家的本科毕业生的比例都要比我国高的多的多。
美国大学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62,而我国只占百分之17 两者的距离整整差了43%
天天羡慕美国的高科技,为何却要自砍双腿如此厌恶教育,制造人生的不同?
一味的鼓吹大学生太多,找不到工作,不如学技术这是制造奴隶,因为技术都会过时,而人的眼界和认知永不过时。
人需要工作养活自己,可人不纯为了活着!
降低通膨,降低生活成本,创造更好的经济增加就业是整个社会的问题,而不是大学生的问题。
请你们好好的想想,如果不是上了大学,杭州的小姑娘会在毕业典礼上说:如果我没有上大学,我会心安理得的去做一个服务员,营业员,收银员。
可如果她没上过大学,她能认识到这样的痛苦吗? 正是因为她的眼界不同了认知不同了才会痛苦,因为认知越高越痛苦,没有一个天才不是痛苦的。
人类如果畏惧痛苦,畏惧黑暗而不愿走向光明和未来,那么与猪狗何异? 大概还在原始社会和野兽在搏命吧!
大学作为教育的高阶之一,大学生从来不会多,而是太少了。认知的痛苦不是一种负累,是灵魂和人格升华的必然结果。
如何克服自身与现实妥协是态度问题,从来不是认知本身问题。
看的远所以不甘,不甘所以痛苦,痛苦才要拼搏,这是人的宿命。消沉与痛苦是懦弱,而成功者从不会懦弱。
大学从不是你一生无忧的保证书,也不应该成为保证书,你只是竞争者多了,如何在竞争中胜出才是你要考虑的方向。
社会不能因为害怕竞争而给孩子设限,不是每个孩子都甘于平凡,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不惧竞争。
合理的看待什么是大学,抛弃过去形成的观念:上大学=有工作,出人投地才是第一要务,而不一味的想到回到科举制度,科举在考公而不在大学。